为强化科室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,提升锐器伤应急处置能力,近日,麻醉科联合院感科开展锐器伤应急处置专项演练,以“实战化”场景筑牢职业安全防线。
演练开始前,院感科副主任刘兰霞结合麻醉科工作实际,通过案例讲解、流程演示的方式,系统梳理了锐器伤风险评估、标准预防要点及应急处置“挤、冲、消、报、评、防”六部曲。针对麻醉科常见的“穿刺后针头刺伤”“手术器械划伤”等场景,特别强调了伤口挤压的正确方向、冲洗时间(10-15分钟)、消毒试剂选择等关键细节,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规范。
演练环节采用“情景模拟+现场实操”模式,还原高频率风险场景:护士配合手术时,传递缝合针时刺伤医生手指。 接到“受伤”信号后,在场医护人员迅速响应,一方面协助“受伤者”按流程处理伤口—从近心端轻柔挤血,到流动清水冲洗,再到碘伏消毒;同步启动上报流程,及时联系院感科,填写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》《锐器伤登记表》,整个过程分工明确、动作规范,高效有序完成了应急处置全流程,展现了麻醉科医护人员良好的协作能力与应急素养。
院感科工作人员现场审核信息,询问暴露细节后,协调检验科为锐器伤患者检测乙肝抗体。确认其抗体阴性后,联系药械科12小时内接种免疫球蛋白,并制定乙肝五项检测随访计划。
演练结束后,院感科对“伤口消毒后敷料选择”“暴露后随访时间节点”等细节提出优化建议,科室人员也围绕演练场景展开讨论,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享防范技巧,进一步查漏补缺,完善处置流程。
此次锐器伤应急演练是对麻醉科职业防护工作的一次实战检验,为科室医护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。今后,麻醉科将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与应急演练,把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各个环节,切实守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,为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坚实保障。